用药指导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健康教育 > 用药指导

治疗消化性溃疡,选药更要选时辰!

发布日期:2018-09-22    作者:     来源:     点击:

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。治疗该病的药品种类较多,不同机制的胃药功能各异,除了要对症正确选择药物外,还要掌握合理的用药时间,才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。

抗酸药:

如铝碳酸镁、碳酸氢钠等,通过中和过多的胃酸、降低胃内容物酸度缓解胃痛。

抗酸药多为弱碱性,患者需在胃较空,胃内容物排进小肠后用药,才能发挥药物的抗酸作用,因此,建议在餐后1-2个小时和睡前服效果最佳。因抗酸药作用时间短,应增加服药次数,一日可3-4次。

需要注意的是,这类药物在服药后一小时内应避免服用其他药物,以免与其他药物结合而降低吸收,影响疗效。

胃酸分泌抑制剂(抑酸药):

常见的抑酸药包括H2受体拮抗剂、质子泵抑制剂等,可缓解因溃疡或胃粘膜糜烂而引起的疼痛,促进溃疡的愈合。

由于抑酸药的不良反应小,作用时间长,且疗效明显,目前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药物。

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,该类药物不受食物影响,进餐时服药可延长作用时间,因此建议每天早晚餐时服用。有文献报道,由于胃酸的分泌有昼少夜多的规律,H2受体拮抗剂采用全天量睡前顿服的疗效与分次服用的效果相同,甚至更佳。因此,抗酸药在胃病的急性期,建议早晚饭时服,待病情缓解后,可每晚临睡前服用。

质子泵抑制剂包括雷贝拉唑、奥美拉唑、泮托拉唑、兰索拉唑等,该类药物半衰期短,但作用维持时间较长,每日一次给药即可。由于质子泵抑制剂的吸收过程易受胃内食物的干扰,应在餐前或空腹状态时服用。

胃粘膜保护药:

如硫糖铝、替普瑞酮、铋剂等,能在溃疡表面形成有效保护膜,促进溃疡愈合等。

影响胃粘膜保护药疗效的关键在于胃内药物的浓度,以及药物与粘膜的接触时间。若胃内有食物,会降低药物的浓度、减弱药效,但食物又能减缓胃排空药物的速度,延长药物与粘膜的接触时间。因此,该类药物宜在餐前一小时或两餐之间或睡前服用,可使疗效最佳。

此外,抑酸剂可影响本类药的疗效,两者不宜同时服用,必要时需至少间隔半小时。

促胃肠动力药:

多潘立酮、甲氧氯普胺、莫沙必利等促动力药,可促进胃排空,抑制恶心、呕吐,但不影响胃液的分泌。

促胃肠动力药口服后吸收迅速,建议餐前半小时服药,可使血液中药物浓度快速达到峰值,有效提高胃动力,利于药物发挥作用。

杀幽门螺杆菌药:

幽门螺杆菌被公认为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诱因。由于幽门螺杆菌对抗菌药的抵抗力很强,目前常采用由一种质子泵抑制剂、铋剂、四环素和甲硝唑组成的铋剂四联疗法进行10-14天的治疗,这也是治疗指南推荐的一线治疗方案之一。

其中标准剂量的质子泵抑制剂于早、晚餐前一小时服用;铋剂、四环素及甲硝唑分别于三餐后及睡前服用。